预付式消费热度不减
消费者本想着预先充值享受实惠
但现实却是"充值易、退款难"
如果消费者的充值卡余额没用完
店铺却悄然易主
消费者的钱难道就打了“水漂”?
2023年,消费者张某(化名)在本市某游泳馆花3000余元办理了游泳年卡,根据当时的协议该年卡有效期是4年。2025年2月,张某去游泳时却被告知不能继续使用。张某便要求退还部分费用,却遭到商家断然拒绝,原来是“新官不理旧账”——游泳馆换了新老板。在张某拨打12345热线,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后,原商家态度强硬,坚称费用不可退。最近,浔阳区人民检察院就一起预付式消费维权难案件,依法向法院提出支持起诉意见,切实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张某通过“检护民生”专项活动得知检察机关可以帮助弱势群体支持起诉,便到浔阳区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
“在了解基本案情后,我们进行了初步审查,认为张某有起诉维权的意愿,但因缺乏法律知识等原因,在证据收集、提起诉讼等方面确实有困难,该案符合支持起诉条件,决定依法受理,并指导帮助张某收集固定相关证据、明确诉讼请求。”办案检察官说道。
目前该案已进入审判阶段。

普通消费者在面对商家恶意侵权行为时,常常因为法律专业知识欠缺、信息渠道不对等、依法维权意识不强等,导致权利主张不清楚、证据保留不完整、举证困难、维权成本高,在依法维权过程中处于弱势地位。检察机关依法支持民事权益受损害的个人提起诉讼,旨在保障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义、解决社会矛盾、推动社会治理。近日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正式施行,为保护预付卡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持。

预付费消费并非“法外之地”,商家“闭店跑路”更非维权“死胡同”。若您遭遇类似问题,可到人民检察院申请支持起诉。
遭遇预付消费的“坑”,消费者如何维权
(一)?保存证据?
留存充值凭证、会员卡信息等,证明预存金额及未消费事实;
记录商家闭店公告、停止服务通知等违约证据;
(二)?主动协商?
通过消委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等途径与商家先行调解;若调解无果,及时向检察机关申请支持起诉;
(三)?申请检察支持?
检察机关可协助消费者明确被告诉讼主体信息、指引证据收集、释法说理、促成协商调解、跟踪案件后续执行情况等;
(四)判后及时反馈情况
在取得判决后主动及时向检察机关反馈判决结果、退回款项情况,确保自身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护。